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领风资讯 > >> 返回

互联网行业至2020年有望解决350万人就业

8月12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互联网正以颠覆性思维重构中国的就业格局,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化,对人才素质要求也发生重大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就业呈现出3种新的发展趋势。

  平台效应拉动间接就业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经济规模在2011到2014年间维持了5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据BCG测算,2014年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直接创造了约17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20年有望直接为约35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另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生态圈内其它行业的发展,间接创造了更多地就业机会。

  以阿里巴巴[微博]集团的淘宝平台为例,从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集团内部直接服务于淘宝业务单元的工作岗位不足5000个,但放眼整个生态圈,淘宝平台带来的就业影响远大于此。许多个人借助该平台自开网店实现就业,据中国就业促进会2014年2月发布的报告,淘宝在报告调查期间共有339.71万家活跃网店,若按平均每个网点雇佣员工数为2.55人计算,淘宝平台创造了866.22万个就业机会,未来一年还将新增313万就业机会。此外,围绕这300多万家活跃网店,从网店经营到物流配送,乃至未平台运营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淘宝平台衍生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撬动了上千万个就业机会。

  平台效应不仅在中国,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都有。美国苹果公司全球直接雇员9.26万人,同时,围绕其“终端移动设备+内容”的平台,多个细分行业得以衍生发展。例如全球目前有900万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专注于苹果APP开发,而唱片公司等内容提供商也同样被带动发展。这些都间接拉动了就业。

  “平台型就业”逐渐浮现,“创业式就业”热潮快速发展

  如今,互联网的出现让企业搜索与信息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各互联网平台建立的产品服务维权机制、客户反馈评价体系及社交媒体形成的口碑传播都对产品服务提供方以监督,间接降低了约束成本。交易成本的下降使跨越企业边界的协作成为可能。无论是知识工作者还是体力工作者,都可以不用完全依附于企业实现自我价值,自由工作者群体规模日益扩大。

  曾经企业需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招聘到一位合适人选,现在招募一个自由职业者所需花费时间大大缩短。互联网平台灵活的协作模式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也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工作者在雇佣关系、工作地点、时间及内容上提供了极大方便。

  以全球最大自由求职平台Upwork为例,目前,它已经覆盖180多个国家,注册用户中,自由工作者达900万人,用人企业400万个。截至2014年,Upwork已提供270多万个就业机会,为自由工作者带来共计超过9亿美元的收入。

  除了平台型就业出现外,随着网络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创业热潮快速发展。即付即用的云计算模式很大程度上为初创团队节省了创业成本;社交媒体的出现也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推广方式,企业可以在微博微信等渠道针对目标客户进行推广并形成口碑营销,同时,互动也帮助企业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互联网平台帮助聚集流量,减少早期在销售渠道建设上的投入;而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出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低门槛融资渠道。这一切都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网络创业热情,以淘宝为例,截至2014年6月,共有840万人选择通过淘宝平台创业并维持活跃状态。

  互联网行业人才“两低一高”,跨界流动增强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呈现出年龄低、工龄短、学历高的特点。据统计数据,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仅28.3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5年,学历背景以本科为主。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人才流动频繁,薪酬水平在人才争夺中也水涨船高。据统计,约有28%的从业人员会在任职1年内跳槽,而32%的人在2-3年内跳槽。此外,互联网从业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各企业为吸引留住人才,除了优厚工资以外还提供期权及股票奖励机制。在人才需求方面,由于任何创新模式落地都需要技术支持,技术型人才的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互联网精神”成为企业评估人才“软能力”的重要指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表示招人时最看重求职者对企业文化价值的认同,这里面就包含了阿里对互联网精神的定义:“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此外,阿里也非常看重人才的自我颠覆能力,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市场随时可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岗位职责可能随时变,员工必须有很好的应变及适应能力。

  此外,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正在加快,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各行业对具备互联网经验及互联网精神的人才需求日渐升温,行业之间人才跨界流动增强。